一、前言
談起我國稅法,相信大家往往是模模糊糊、似懂非懂,即使是每年都要申報的個人綜合所得稅,也是複雜的緊,更何況近年來稅法的變動非常頻繁,不是從事稅務工作的人,真的很難全盤瞭解。
在這當中,信託的課稅,也許是眾多稅法中,最難以理解,也最容易混淆的規定吧!因此下面將完整地跟大家做一次全面解析。
二、贈與稅
A.本金自益、孳息他益
很多人之所以接觸到信託,可能都是因為聽說信託能節稅,節什麼稅?首先是「贈與稅」,從民國90年代開始,許多知名企業家紛紛設立「本金自益、孳息他益」的股權信託,例如郭台銘、宣明智或徐旭東等人都曾經用過這樣的信託架構。
何謂「本金自益、孳息他益」的信託架構?又為什麼能夠節省贈與稅呢?
我們先假設一個例子,108/1/1有一位黃老闆拿出自家公司的股票4,000,000股,成立「本金自益、孳息他益」的信託,信託關係如下:
委託人:黃老闆
受託人:ABC銀行
本金受益人:黃老闆
孳息受益人:黃老闆的兒子
信託期間:5年
信託財產時價(108/1/1):每股12.5元,共5,000萬
所謂本金,就是財產本身的意思,也就是自家公司股票,而本金受益人=黃老闆,意思就是當這個信託結束的時候,[股票本身]仍歸屬於黃老闆自己。
而所謂孳息,就是信託財產在信託存續期間所衍生的利益,在此案例中,即為股利,而孳息受益人=黃老闆的兒子,意思就是在信託存續過程當中,公司如有配發股利,由兒子享有。
請問各位客倌,這樣的安排有無贈與行為發生呢?當然有,股票的股利本來由黃老闆自己享有,透過這樣的信託安排,讓兒子得以享有股利,就是贈與啦。
下一個問題來了,請問如何計算「贈與總額」?
繁瑣的稅法規定我們先不細講,先畫個圖來觀察。
這裡出現一個公式:PV+孳息=FV
而三個藍色字體的變數,我們目前已知的只有一個,就是PV現值5,000萬(108/1/1股票時價),至於未來五年公司會發放多少股利(孳息)?沒有人知道;未來股票價值(FV終值)會成長到多少呢?也沒有人知道。於是……我們的稅法只好大膽假設,把現在當成未來,FV=現在已知的時價5,000萬,並引入貨幣時間價值的邏輯,透過折現的方式來計算出新的PV,而孳息就=FV-PV,夠大膽吧!(折現率則採用郵局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,108/1/1為1.04%)
於是,孳息他益的贈與總額=2,520,808
贈與稅=(2,520,808-2,200,000)×10%=32,080元
聰明的你會繼續追問:「到底哪裡節稅了?」
年度
|
贈與總額
|
贈與淨額
|
贈與稅
|
108
|
4,000,000
|
1,800,000
|
180,000
|
109
|
4,000,000
|
1,800,000
|
180,000
|
110
|
4,000,000
|
1,800,000
|
180,000
|
111
|
4,000,000
|
1,800,000
|
180,000
|
112
|
4,000,000
|
1,800,000
|
180,000
|
合計
|
900,000
|
贈與稅節稅效果=900,000-32,080=867,920,由於差異頗大,這邊我就偷懶不去考慮時間價值了。
B.本金他益、孳息自益
與前面的例子不同,108/1/1有一位黃老闆拿出自家公司的股票4,000,000股,成立「本金他益、孳息自益」的信託,信託關係如下:
委託人:黃老闆
受託人:ABC銀行
本金受益人:黃老闆的兒子
孳息受益人:黃老闆
信託期間:5年
信託財產時價(108/1/1):每股12.5元,共5,000萬
他益的部分是本金,也就是說黃老闆把[股票本身]送給了兒子,而[股票的孳息]仍由黃老闆自己享有。
此時,贈與時[股票本身]的價值=新的PV=50,000,000(FV)-2,520,808(孳息)=47,479,192(PV)
贈與稅=(47,479,192-2,200,000)×10%=4,527,919
C. 本金&孳息均他益
這是最簡單的架構,當本金&孳息都是他益的時候
贈與總額=PV+孳息=FV=50,000,000
贈與稅=(50,000,000-2,200,000)×10%=4,780,000
延伸閱讀:
一年之計從信託開始